首页 >> 双头螺栓

2011年开始中国告别两位数增长回转缸

文章来源:索凯五金网  |  2022-07-05

2011年开始中国告别两位数增长

2011年开始中国告别两位数增长2012-05-09 16:30:56 来源:姚树洁新浪博客分享到:【1978-2010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10%。2011年是告别两位数增长的重大转折点。表面看,是政府故意调低发展速度。实质上,是无可奈何的结果。欧美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人民币外升内贬,劳动成本激增,决定中国不可能再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化,技术升级乏力,工业结构落后,能耗和电耗效率低下,种种社会问题严重,导致消费不可能强劲。国企和银行垄断,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严重腐败,导致投资效率超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出现问题,经济增长除了下滑,没有他路。】

2011年,在国内外严峻形势的考验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加剧放缓。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将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未来五年,7-8%的发展速度,最为贴近国情。

根据国际标准,这个增速已经十分可观。但是,对于正在阔步前进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大倒退。中国的GDP就业弹性系数非常小,此番GDP增幅急速下降,将严重影响就业,同时阻碍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201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折合7.3万亿美元),增长9.2%,比2010年的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这种上升减慢的态势,从全年各季度逐步放缓的增长率可见一斑: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9.7%,第四季度仅为8.9%。2012年的第一季度,更是下降到了8.1%。

对外,欧美经济遭遇危机,中国也因此面临着艰难的外贸环境。欧盟和美国是中国两大贸易伙伴,分别占中国出口的19%和17%。虽然,2011年贸易总量创造新高,达3.64万亿美元,同比上升22.5%。但是,自9月份起,欧美对中国的外贸需求就已经开始大幅缩水。外贸顺差,从2010年的1830亿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1550亿美元,一年顺差缩小280亿美元。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下降到2011年的2%弱强。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走势与贸易基本一致,第四季度的投资规模开始缩小。

除了诸多外患,更恐怖的是种种内忧,也在考验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人民币升值、高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过热、人口老龄化、结构性劳力短缺、薪酬上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等。

按名誉汇率计算,人民币对美元2010年升值3.7%,2011年,更上一层楼,达到4.6%。如果加上中美两国的CPI差别,人民币的真实升值幅度,两年联乘,超过15%。国内消费价格指数7月问鼎全年最高6.5%的增长率,12月回落至4.1%,2011年平均增长5.4%。

造成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国内资源价格持续走高,包括人力资源成本。

要有效控制通胀,为房地产市场降温,政府紧缩银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初,中国三次上调利息,一年存贷款利率分别升至3.5%和6.56%。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仅上半年频繁上调达6次之多,创下21.5%的历史高峰点。直到2012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才调回到20.5%的水平。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短期内确实让部分消费者和企业尝得甜头。然而,它对经济造成的伤害却是长期、深远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其升值导致的通货膨胀将给成千上万的出口加工中小企业,带来深重的灾难。

产品价格上涨,订单数量波动,缺乏银行信贷,诸多出口加工中小企业因此关门停产。广东及沿海等省市的出口企业尤甚。据报道,即使是在温州——号称中国最具活力的改革先锋城市,也有大量企业家因此抛家弃厂,落荒而逃甚至自寻短路。

现今的经济结构,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制造业。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达46%,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都在25%以下。中国的制造业耗费了超过全国70%的能源和95%的煤炭。作为资本密集型、能源高耗型产业的重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50%,上升到2011年的70%,其发展速度连续多年超过轻工业。

轻、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催生出一个投资规模大、就业弹性小,污染规模大、净产值弹性小的落后工业格局。这个格局,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理论上所赋予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背道而驰。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蔓延、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影响,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由沿海地区迁址至内陆,导致全国每单位GDP的能耗效率大幅度下降。例如,2010年,北京每万元人民币耗电780度电,同年,甘肃的每万元电耗多达4751度!

早在十多年前,政府就已认识到重组升级工业结构的必要性,但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却绝非易事。中国经济的兴起建立在廉价劳动力、能源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制造业产品之上,历来对创新能力要求不严,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即便是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现在中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大宗商品价格(铁矿砂、石油、黄豆、铜等)上涨各种问题,对这类型出口产品的依赖恐怕也难以维持多少时日了。另外,国有企业和银行的垄断造成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效率低下、投资浪费,社会关系紧张、中小企业得不到公平的竞争环境等等。如果中国不进行彻底改革,要保持又好又快经济发展几乎难以实现。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遏制高企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提高二套房贷最低首付至40%、降低首套房贷优惠、将房贷利率提至7.05%等。许多一线大城市还出台了限购政策,这些政策在大城市里似乎还真的起到了一定效果。2011年,北京新房的环比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从9月起,除了上海的该指数基本稳定持平,广州和深圳两地都同样有所下降。就全年来看,这四个城市房地产的环比价格指数都回落了。

房价下降,老百姓当然乐见喜闻,但这也引起关于房价泡沫破灭的担忧。房地产与上下游的许多主流行业息息相关,其兴衰牵动着经济发展目标的成败。媒体报道,政府的举动已经引起信贷紧缩,房地产开发商难逃这个紧箍咒。如果房地产市场因此崩盘,银行坏账、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来。要知道,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密切相关。

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境况可谓骑虎难下。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不能倒;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必须降。房价降到合理水平,普通老百姓才能住得起。解决这个难题确实需要周详全面的计划,尤其是要摧毁垄断势力的控制、建造廉租房同时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

中国政府称,到了2011年底,开建的廉租房达到1043万套,建成432万套。计划到2015年,建成3600万套。然而,这个目标对于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个不小的挑战。首先,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需要大手笔大投资。其次,大部分地方政府和建筑商对这种薄利甚至无利可图还可能惹下麻烦的项目并无多少兴趣。第三,融资平台是个问题,四大国有银行也不见得愿意插手这样的项目,毕竟它们身上已经坏账累累,不堪负重了。退一步讲,即使政府排除万难达到目标,中国也还有2亿寒士尚无敝身之所。同时,难以避免的住房问题还给主管廉租房建设的部分官员提供了腐败的沃土。

以上种种,仅为皮毛之论,远远难以顾及所有问题及根源。人口老龄化,低能源利用率,人口增长,进口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收入不均,等等,都只是诸多问题中之一二。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保持两位数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事实上,两位数发展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应该深入反思第12个五年计划的增长目标。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目标是7.5%。这是过去十年以来,中国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少于8%。相比于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肆虐时政府仍全力追赶“保八”,确实形成了强烈反差。无论如何,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中国告别了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走上了新的经济增长道路。

(注:本文摘自姚树洁、张靖《Chinese Economic Review, 2011》一文,发表在CPI的英文系列论文。我同时感谢李泽林博士的中文翻译。)

上一篇:中国必须走向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经济下一篇:海宁制革老板跑路祸起盲目扩能

沥青交易

小麦胚芽膨化设备价格

周口耐火BV电线报价

水溶肥生产线报价

广州废铜铝回收公司

广州速搏特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中江县广福镇大通涵管厂

重庆永物思贸易有限公司

门丁肉饼

庆阳节电价格